金年会金字招牌

最美支边人物|段玉平:三年改则行 一生援藏情
发布时间:2019-07-23

三年改则行  一生援藏情
记“最美支边人物”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

大美边疆,巍峨奇秀
是许多人心中最美的诗和远方
但有一群人
边疆之于他们
更是挥洒热血的梦想之地
他们抛家舍业,扎根于此
雪域高原
留下了他们迎难而上的脚印
戈壁深处
镌刻着他们无私奉献的灵魂

在全党深入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,中央宣传部于7月22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19年“最美支边人物”先进事迹,其中就包括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。


(中间为段玉平)

“我在农村长大,曾经是个苦孩子。我深知,贫困不仅是缺衣少穿,更可怕的是禁锢了眼界、局限了思维。多年来,中国移动对口支援改则县3个亿,金年会金字招牌不仅建大棚,新建糌粑加工厂,还修路、建房,盖学校。这不仅关乎改则县的未来,更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央企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。”站在领奖台上的段玉平铿锵有力地说着,此刻的他身材挺拔、眼神坚毅,与背后屏幕里广袤无垠的羌塘大地仿佛融为了一体。

海拔4700米,国家深度贫困县

段玉平将奉献化作细流
三年改则行,一生援藏情
这是关于他的故事↓↓

七月的改则,寒凉多雨,天气不算好,但对于援藏三年即将返回江苏的段玉平来说,这阴雨绵绵的日子却是他支边在改则的最后时光。提起离开,段玉平难掩不舍之情,连言“即使回去,我和改则也不会断了联系。”

三年前,当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后,段玉平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报名申请。2016年7月,时任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副总经理的段玉平奔赴西藏,担任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,改则县委常委、副县长。

从江苏连云港到西藏阿里改则县,从富庶的鱼米之乡到海拔4700多米的贫瘠高原,1000多个日日夜夜,段玉平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,让稀罕的绿色蔬菜上了高原百姓的餐桌,让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课堂,也为改则县带来了致富的“春风”。

(段玉平在西藏阿里改则县)


小菜篮大民生
4700米高原上种出绿叶菜

初次“见面”,改则就给了段玉平一个“下马威”。平均海拔4700多米,一年中有200多天刮七级以上大风,过了九月就入冬,冬季长达8个月,干旱少雨,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,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的60%……恶劣的环境,让一贯雷厉风行的段玉平一下子“佛系”起来。因为缺氧,连大声说话都使不上劲儿。身体的不适,丝毫没有动摇段玉平援藏的决心。待身体刚刚适应,他立即下乡进村、入户调研。到古姆乡岗如村曲珍旺姆家调研时,曲珍旺姆正炖着羊骨汤。段玉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大锅前明明就有已经打蔫儿的青菜,可曲珍旺姆就是不把青菜下锅。

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,在改则县可是“奢侈品”。原来,改则县离拉萨1100多公里,蔬菜都是从内地经拉萨转运而来。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,运菜车半个月都进不来,很多人只能吃土豆、洋葱等根茎类蔬菜。“别看这几棵打蔫儿的青菜不起眼,其实‘金贵’着呢!”曲珍旺姆道出了其中原委。

看到这些,段玉平心里很不是滋味,心里盘算着:老百姓的餐桌有滋有味,日子会更有奔头。绿叶金贵,金年会金字招牌自己种!在高原上种菜,连当地干部都表示不可思议。“当时段县长提议种蔬菜,金年会金字招牌认为不可能的。”改则县旅发委主任张亮说。

张亮的怀疑不无理由。10万年前,改则是大海的海底,全是沙土和冻土,下的雨、浇的水都留不住,完全不适合植被生长。就算长出来的草,也只有小小一株,当地的牛羊因为吃不饱肚子,长得特别慢。这样的自然条件,根本不适合蔬菜种植。

然而,这个“倔强”的援藏干部拥有的可不仅仅是一腔热血。建蔬菜大棚总共分几步?首先解决土壤问题,然后盖大棚,最后试种。段玉平心里早就规划好清晰的目标路径。只是这每一步都困难重重。

项目团队先挖掉约一米五深的冻土,打上水泥桩子,再从八百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的土,加上河里的泥沙和当地的羊粪,填入挖好的坑中,初步形成适合植被的土壤环境。

改则的年平均气温为-0.2℃,且昼夜温差很大。为了保证棚内的温度,大棚使用两层塑料膜后,还需加盖棉被。特制的棉被要用电动机拉拽来铺盖,棘手的是,极度缺电的改则甚至没有足够的电力支撑电动机来拉拽铺盖棉被,于是县里又专门买来了两台柴油发电机。2017年底,所有问题终于解决,蔬菜试种开始了。


(段玉平和技术专家讨论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问题)

可是,试种的过程也并不顺利,前后用了近7个月时间,终于守到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等蔬菜出棚。那种欣喜和激动,段玉平毕生难忘。

2018年冬天,白菜、香菜、菠菜等棚产蔬菜陆续端上了改则群众的餐桌,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吃菜难的问题。“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20%,现在老百姓可以放开了吃青菜啦!”改则县干部曹枝清说。


(克服重重困难,蔬菜大棚迎来了丰收)

三年来,中国移动为改则县捐赠援助资金近7000万元。作为中国移动派出的援藏扶贫干部,如何用好这笔钱,成了段玉平考虑的头等大事。段玉平多次与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讨论研究,确定了蔬菜大棚、糌粑加工厂、安居工程、冬季牧草购置等14个项目。“圆梦新居”社区建成后,199名贫困户从海拔4800米以上迁到社区。“康乐新居”投入使用后,上千牧民搬进了新居。糌粑加工厂成立后,不仅帮助县里群众吃上了新鲜价廉的主食,还解决了十几个贫困户就业。


(段玉平在糌粑加工厂)


造品牌拓渠道
致富“春风”吹进雪域高原

改则县是纯牧业县,出于生态保护要求,地下丰富的金、铜、锂等矿产资源不能开发。刚到改则县的时候,段玉平每天都在琢磨,改则县产业经济发展出路到底在哪里?经过深入调查研究,段玉平决定从自己分管的工作入手,将眼光瞄准了旅游业。

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支持下,段玉平很快帮助成立了改则县旅游开发公司,尝试对县里的旅游资源、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。得知牧民利用高原上的珍贵草药,手工做成藏香,药用价值很高,他便组织集中收购乡里手工作坊中的藏香,注册商标后销售,打造“麻米藏香”品牌,仅此一项一年销售额就有10万余元。

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,段玉平明白有了文化品牌和销售渠道,改则致富才有希望。2016底年休假期间,段玉平可没闲着,他联系了连云港市慈善总会,自己带头捐款并推动成立了“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”,助力改则经济发展。2018年,段玉平牵头在改则县成立了“特色产品商店”,集中展销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、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,让来这里的游客能够购买到当地特色商品。据了解,截至2018年底,改则旅游产业盈利超100多万元。

(改则特色产品商店销售当地特色产品)

牧民嘎玛是改则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,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香被打上商标,放在商品里售卖,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“手工作坊变得正规了,收入比以前多了,我也能靠这把手艺养家糊口了。”像嘎玛这样的家庭很多,旅游业的发展,为当地牧民增加了就业机会。如今贫困的日子正慢慢远去,在系列帮扶之下,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
“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,没包装没品牌也没有销售渠道。”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,“段县长手把手教金年会金字招牌管理企业、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,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”。

挖掘改则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,段玉平费了不少心思。在一次调研中,他来到了离县城190公里外的先遣连革命遗址,得知了一段英雄历史。1950年8月,由136名官兵组成的“进藏先遣连”从新疆出发,翻越昆仑山,到达今天改则县先遣乡原所在地“扎麻芒堡”,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,和平解放阿里。由于高原反应、补给中断、缺医少药,先后有63名战士壮烈牺牲。了解到这段历史后,段玉平赴多地收集“进藏英雄先遣连”史料,实地走访相关人士,争取专项补助资金,联合多方力量推动改则县“先遣连革命纪念馆”建设。


(正在建设中的先遣连革命纪念馆)


计长远兴教育
在边疆撒下希望的种子

也许有人会问,段玉平为何会坚定地选择“援藏”?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。段玉平出生于湖南一个山村,家境贫寒,一路走来,受过身边人许多帮助。大学时,他突发阑尾炎,没有钱交手术费,是班上同学给他凑足了钱,班长还作为家属签字,才让手术顺利进行。等到毕业时,又是靠着同学的帮助,他才缴清学费,拿到毕业证书。在他心里,攒积着谢意,想等到能力所及时,回馈给需要的人。

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段玉平深知,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。因此,他到改则后不久,就走遍了全县九所中小学校,发现3750名中小学生中30%以上来自贫困家庭,不少学生因贫困还萌生了退学念头。段玉平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在改则虽然不分管教育工作,但深知扶贫先扶志、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性。他暗下决心,孩子们上学的事,必须及早解决,刻不容缓!

2016年9月,他在朋友圈发送了第一条爱心帮扶的微信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很多人通过段玉平了解到了当地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,纷纷报名结对帮扶。段玉平的微信群、朋友圈成了藏族孩子与内地爱心人士联络的渠道。在他的感召下,目前已有157名爱心人士参与帮扶,捐款超过48万元,共计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97人次。每来一批捐赠物资,无论要奔赴多远的乡镇,段玉平都会亲自送到被捐赠的孩子家中。但是改则实在太大了,远的乡有200多公里,为了这项分管以外的工作,他前后跑烂了几双鞋。


(段玉平在先遣乡和贫困学生及家长交流)

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观念逐步发生改变的同时,段玉平也与当地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。那是2016年的冬天,段玉平遇到独自在街边捡拾纸箱子的其美卓玛。段玉平上前询问:“捡纸箱子干啥用?”女孩怯怯地说:“拿回家烧火做饭。”通过与女孩交谈,段玉平得知,女孩的爸爸离家出走,妈妈身体残疾,还有两个妹妹,大妹妹还是智障儿童,家庭生活十分艰难。

第二天中午,段玉平买了大米、羽绒服、书包去了其美卓玛家。那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出租屋,炉子没有生火,屋子里很冷。他看到屋门上写的两行字:“妈妈,金年会金字招牌爱你”、“爸爸,金年会金字招牌想你”,稚嫩的粉笔字出自其美卓玛之手。此情此景触动了段玉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他想到远在连云港的女儿,思念与怜悯之情在内心翻涌。此时的他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,当场决定以“帮扶父亲”的身份来帮助其美卓玛。

转眼两年多过去了,其美卓玛从一个自卑、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,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。她在六年级时的一次期中考试中,考出了4个班近200名学生中总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。在今年6月结束的小升初考试中,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拉萨阿里中学。卓玛还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,“段爸爸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,我很感激他。”


(段玉平与藏族女儿其美卓玛一家一起过中秋节)

在改则县一完小副校长次仁欧珠看来,段县长对教育的重视,不只关系着一个孩子,还关系着一个家庭,甚至整个地区的未来。

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改则县的教育水平快速提升。2018年6月,改则县第一完全小学小升初,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,实现了三个“史无前例”和“七个第一”。其中,考上内地初中班有36人,人数是全阿里地区七个县第一;受内地爱心人士资助的玉珍小朋友总分全地区第一名,嘎玛次成小朋友总分全校第二名。如今,只要段玉平到学校,下课的孩子们便会围上来,拉着他的衣服,笑着、跳着,亲切地喊他“段叔叔”。


(段玉平为孩子们分发爱心人士捐赠的新华字典)

三年改则待下来,段玉平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:记忆力衰退,视神经衰弱,左心房左心室肥大、三尖瓣血液回流……但三年援藏,让段玉平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祖国最需要共产党员奉献的地方工作,这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和历练。他是一个传递爱心、履行职责的使者,把中国移动关心援助边疆和扶贫攻坚的“力度”,变成民生改善的“温度”,送到成千上万藏族同胞的身边,让他们感受到内地同胞的深情厚谊。

“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穿百姓之衣,吃百姓之饭,莫以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”—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中,令段玉平印象最深刻的一条。他深知,人民群众是从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评价党的形象、党的工作的,他时常提醒自己“我是谁,我要到哪里去,我在干什么,我应该怎么干”。改则三年来,段玉平早已把自己当做一扇窗口、一个喇叭,在藏族同胞心里播下“党就在身边”和“56个民族相亲相爱”的种子,把党的关爱和汉藏一家亲的浓浓情意洋溢在羌塘腹地。 他坚信,“援藏扶贫工作只要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,西藏一定会成为人间奇迹!”无论未来身处何地,海拔4700米的改则,都将是段玉平一生牵挂的地方。


 因为有你在
——致段玉平

因为有你在,
西藏改则县老百姓的餐桌上,
多了很少吃到的绿叶菜。

因为有你在,
气味香甜的地产糌粑让藏民开怀,
手工藏香、羊毛围巾走进商店,
让高原风情遇见商业新时代。

因为有你在,
和平解放阿里的先遣连事迹,
得到全面挖掘和整理,
英雄故事在羌塘腹地绽放光彩。

因为有你在,
更多的孩子有了开阔明朗的未来。
“段爸爸”的“女儿”其美卓玛有了笑容,
还与连云港的女儿一诺相约一起看海。

在青藏高原,
你从未将初心改,
即使身体状况在变坏。

前行的路上,
善良的你一直都在。
雪山上盛开的格桑花,
在你的心中永远不会凋败。

你把奋斗的状态,
融作高原红,
镶嵌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!

版权所有:金年会·[金字招牌]诚信至上
最美支边人物|段玉平:三年改则行 一生援藏情
发布时间:2019-07-23

三年改则行  一生援藏情
记“最美支边人物”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

大美边疆,巍峨奇秀
是许多人心中最美的诗和远方
但有一群人
边疆之于他们
更是挥洒热血的梦想之地
他们抛家舍业,扎根于此
雪域高原
留下了他们迎难而上的脚印
戈壁深处
镌刻着他们无私奉献的灵魂

在全党深入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,中央宣传部于7月22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19年“最美支边人物”先进事迹,其中就包括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。


(中间为段玉平)

“我在农村长大,曾经是个苦孩子。我深知,贫困不仅是缺衣少穿,更可怕的是禁锢了眼界、局限了思维。多年来,中国移动对口支援改则县3个亿,金年会金字招牌不仅建大棚,新建糌粑加工厂,还修路、建房,盖学校。这不仅关乎改则县的未来,更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央企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。”站在领奖台上的段玉平铿锵有力地说着,此刻的他身材挺拔、眼神坚毅,与背后屏幕里广袤无垠的羌塘大地仿佛融为了一体。

海拔4700米,国家深度贫困县

段玉平将奉献化作细流
三年改则行,一生援藏情
这是关于他的故事↓↓

七月的改则,寒凉多雨,天气不算好,但对于援藏三年即将返回江苏的段玉平来说,这阴雨绵绵的日子却是他支边在改则的最后时光。提起离开,段玉平难掩不舍之情,连言“即使回去,我和改则也不会断了联系。”

三年前,当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后,段玉平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报名申请。2016年7月,时任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副总经理的段玉平奔赴西藏,担任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,改则县委常委、副县长。

从江苏连云港到西藏阿里改则县,从富庶的鱼米之乡到海拔4700多米的贫瘠高原,1000多个日日夜夜,段玉平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,让稀罕的绿色蔬菜上了高原百姓的餐桌,让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课堂,也为改则县带来了致富的“春风”。

(段玉平在西藏阿里改则县)


小菜篮大民生
4700米高原上种出绿叶菜

初次“见面”,改则就给了段玉平一个“下马威”。平均海拔4700多米,一年中有200多天刮七级以上大风,过了九月就入冬,冬季长达8个月,干旱少雨,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,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的60%……恶劣的环境,让一贯雷厉风行的段玉平一下子“佛系”起来。因为缺氧,连大声说话都使不上劲儿。身体的不适,丝毫没有动摇段玉平援藏的决心。待身体刚刚适应,他立即下乡进村、入户调研。到古姆乡岗如村曲珍旺姆家调研时,曲珍旺姆正炖着羊骨汤。段玉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大锅前明明就有已经打蔫儿的青菜,可曲珍旺姆就是不把青菜下锅。

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,在改则县可是“奢侈品”。原来,改则县离拉萨1100多公里,蔬菜都是从内地经拉萨转运而来。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,运菜车半个月都进不来,很多人只能吃土豆、洋葱等根茎类蔬菜。“别看这几棵打蔫儿的青菜不起眼,其实‘金贵’着呢!”曲珍旺姆道出了其中原委。

看到这些,段玉平心里很不是滋味,心里盘算着:老百姓的餐桌有滋有味,日子会更有奔头。绿叶金贵,金年会金字招牌自己种!在高原上种菜,连当地干部都表示不可思议。“当时段县长提议种蔬菜,金年会金字招牌认为不可能的。”改则县旅发委主任张亮说。

张亮的怀疑不无理由。10万年前,改则是大海的海底,全是沙土和冻土,下的雨、浇的水都留不住,完全不适合植被生长。就算长出来的草,也只有小小一株,当地的牛羊因为吃不饱肚子,长得特别慢。这样的自然条件,根本不适合蔬菜种植。

然而,这个“倔强”的援藏干部拥有的可不仅仅是一腔热血。建蔬菜大棚总共分几步?首先解决土壤问题,然后盖大棚,最后试种。段玉平心里早就规划好清晰的目标路径。只是这每一步都困难重重。

项目团队先挖掉约一米五深的冻土,打上水泥桩子,再从八百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的土,加上河里的泥沙和当地的羊粪,填入挖好的坑中,初步形成适合植被的土壤环境。

改则的年平均气温为-0.2℃,且昼夜温差很大。为了保证棚内的温度,大棚使用两层塑料膜后,还需加盖棉被。特制的棉被要用电动机拉拽来铺盖,棘手的是,极度缺电的改则甚至没有足够的电力支撑电动机来拉拽铺盖棉被,于是县里又专门买来了两台柴油发电机。2017年底,所有问题终于解决,蔬菜试种开始了。


(段玉平和技术专家讨论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问题)

可是,试种的过程也并不顺利,前后用了近7个月时间,终于守到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等蔬菜出棚。那种欣喜和激动,段玉平毕生难忘。

2018年冬天,白菜、香菜、菠菜等棚产蔬菜陆续端上了改则群众的餐桌,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吃菜难的问题。“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20%,现在老百姓可以放开了吃青菜啦!”改则县干部曹枝清说。


(克服重重困难,蔬菜大棚迎来了丰收)

三年来,中国移动为改则县捐赠援助资金近7000万元。作为中国移动派出的援藏扶贫干部,如何用好这笔钱,成了段玉平考虑的头等大事。段玉平多次与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讨论研究,确定了蔬菜大棚、糌粑加工厂、安居工程、冬季牧草购置等14个项目。“圆梦新居”社区建成后,199名贫困户从海拔4800米以上迁到社区。“康乐新居”投入使用后,上千牧民搬进了新居。糌粑加工厂成立后,不仅帮助县里群众吃上了新鲜价廉的主食,还解决了十几个贫困户就业。


(段玉平在糌粑加工厂)


造品牌拓渠道
致富“春风”吹进雪域高原

改则县是纯牧业县,出于生态保护要求,地下丰富的金、铜、锂等矿产资源不能开发。刚到改则县的时候,段玉平每天都在琢磨,改则县产业经济发展出路到底在哪里?经过深入调查研究,段玉平决定从自己分管的工作入手,将眼光瞄准了旅游业。

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支持下,段玉平很快帮助成立了改则县旅游开发公司,尝试对县里的旅游资源、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。得知牧民利用高原上的珍贵草药,手工做成藏香,药用价值很高,他便组织集中收购乡里手工作坊中的藏香,注册商标后销售,打造“麻米藏香”品牌,仅此一项一年销售额就有10万余元。

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,段玉平明白有了文化品牌和销售渠道,改则致富才有希望。2016底年休假期间,段玉平可没闲着,他联系了连云港市慈善总会,自己带头捐款并推动成立了“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”,助力改则经济发展。2018年,段玉平牵头在改则县成立了“特色产品商店”,集中展销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、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,让来这里的游客能够购买到当地特色商品。据了解,截至2018年底,改则旅游产业盈利超100多万元。

(改则特色产品商店销售当地特色产品)

牧民嘎玛是改则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,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香被打上商标,放在商品里售卖,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“手工作坊变得正规了,收入比以前多了,我也能靠这把手艺养家糊口了。”像嘎玛这样的家庭很多,旅游业的发展,为当地牧民增加了就业机会。如今贫困的日子正慢慢远去,在系列帮扶之下,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
“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,没包装没品牌也没有销售渠道。”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,“段县长手把手教金年会金字招牌管理企业、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,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”。

挖掘改则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,段玉平费了不少心思。在一次调研中,他来到了离县城190公里外的先遣连革命遗址,得知了一段英雄历史。1950年8月,由136名官兵组成的“进藏先遣连”从新疆出发,翻越昆仑山,到达今天改则县先遣乡原所在地“扎麻芒堡”,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,和平解放阿里。由于高原反应、补给中断、缺医少药,先后有63名战士壮烈牺牲。了解到这段历史后,段玉平赴多地收集“进藏英雄先遣连”史料,实地走访相关人士,争取专项补助资金,联合多方力量推动改则县“先遣连革命纪念馆”建设。


(正在建设中的先遣连革命纪念馆)


计长远兴教育
在边疆撒下希望的种子

也许有人会问,段玉平为何会坚定地选择“援藏”?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。段玉平出生于湖南一个山村,家境贫寒,一路走来,受过身边人许多帮助。大学时,他突发阑尾炎,没有钱交手术费,是班上同学给他凑足了钱,班长还作为家属签字,才让手术顺利进行。等到毕业时,又是靠着同学的帮助,他才缴清学费,拿到毕业证书。在他心里,攒积着谢意,想等到能力所及时,回馈给需要的人。

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段玉平深知,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。因此,他到改则后不久,就走遍了全县九所中小学校,发现3750名中小学生中30%以上来自贫困家庭,不少学生因贫困还萌生了退学念头。段玉平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在改则虽然不分管教育工作,但深知扶贫先扶志、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性。他暗下决心,孩子们上学的事,必须及早解决,刻不容缓!

2016年9月,他在朋友圈发送了第一条爱心帮扶的微信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很多人通过段玉平了解到了当地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,纷纷报名结对帮扶。段玉平的微信群、朋友圈成了藏族孩子与内地爱心人士联络的渠道。在他的感召下,目前已有157名爱心人士参与帮扶,捐款超过48万元,共计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97人次。每来一批捐赠物资,无论要奔赴多远的乡镇,段玉平都会亲自送到被捐赠的孩子家中。但是改则实在太大了,远的乡有200多公里,为了这项分管以外的工作,他前后跑烂了几双鞋。


(段玉平在先遣乡和贫困学生及家长交流)

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观念逐步发生改变的同时,段玉平也与当地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。那是2016年的冬天,段玉平遇到独自在街边捡拾纸箱子的其美卓玛。段玉平上前询问:“捡纸箱子干啥用?”女孩怯怯地说:“拿回家烧火做饭。”通过与女孩交谈,段玉平得知,女孩的爸爸离家出走,妈妈身体残疾,还有两个妹妹,大妹妹还是智障儿童,家庭生活十分艰难。

第二天中午,段玉平买了大米、羽绒服、书包去了其美卓玛家。那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出租屋,炉子没有生火,屋子里很冷。他看到屋门上写的两行字:“妈妈,金年会金字招牌爱你”、“爸爸,金年会金字招牌想你”,稚嫩的粉笔字出自其美卓玛之手。此情此景触动了段玉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他想到远在连云港的女儿,思念与怜悯之情在内心翻涌。此时的他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,当场决定以“帮扶父亲”的身份来帮助其美卓玛。

转眼两年多过去了,其美卓玛从一个自卑、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,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。她在六年级时的一次期中考试中,考出了4个班近200名学生中总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。在今年6月结束的小升初考试中,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拉萨阿里中学。卓玛还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,“段爸爸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,我很感激他。”


(段玉平与藏族女儿其美卓玛一家一起过中秋节)

在改则县一完小副校长次仁欧珠看来,段县长对教育的重视,不只关系着一个孩子,还关系着一个家庭,甚至整个地区的未来。

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改则县的教育水平快速提升。2018年6月,改则县第一完全小学小升初,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,实现了三个“史无前例”和“七个第一”。其中,考上内地初中班有36人,人数是全阿里地区七个县第一;受内地爱心人士资助的玉珍小朋友总分全地区第一名,嘎玛次成小朋友总分全校第二名。如今,只要段玉平到学校,下课的孩子们便会围上来,拉着他的衣服,笑着、跳着,亲切地喊他“段叔叔”。


(段玉平为孩子们分发爱心人士捐赠的新华字典)

三年改则待下来,段玉平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:记忆力衰退,视神经衰弱,左心房左心室肥大、三尖瓣血液回流……但三年援藏,让段玉平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祖国最需要共产党员奉献的地方工作,这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和历练。他是一个传递爱心、履行职责的使者,把中国移动关心援助边疆和扶贫攻坚的“力度”,变成民生改善的“温度”,送到成千上万藏族同胞的身边,让他们感受到内地同胞的深情厚谊。

“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穿百姓之衣,吃百姓之饭,莫以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”—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中,令段玉平印象最深刻的一条。他深知,人民群众是从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评价党的形象、党的工作的,他时常提醒自己“我是谁,我要到哪里去,我在干什么,我应该怎么干”。改则三年来,段玉平早已把自己当做一扇窗口、一个喇叭,在藏族同胞心里播下“党就在身边”和“56个民族相亲相爱”的种子,把党的关爱和汉藏一家亲的浓浓情意洋溢在羌塘腹地。 他坚信,“援藏扶贫工作只要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,西藏一定会成为人间奇迹!”无论未来身处何地,海拔4700米的改则,都将是段玉平一生牵挂的地方。


 因为有你在
——致段玉平

因为有你在,
西藏改则县老百姓的餐桌上,
多了很少吃到的绿叶菜。

因为有你在,
气味香甜的地产糌粑让藏民开怀,
手工藏香、羊毛围巾走进商店,
让高原风情遇见商业新时代。

因为有你在,
和平解放阿里的先遣连事迹,
得到全面挖掘和整理,
英雄故事在羌塘腹地绽放光彩。

因为有你在,
更多的孩子有了开阔明朗的未来。
“段爸爸”的“女儿”其美卓玛有了笑容,
还与连云港的女儿一诺相约一起看海。

在青藏高原,
你从未将初心改,
即使身体状况在变坏。

前行的路上,
善良的你一直都在。
雪山上盛开的格桑花,
在你的心中永远不会凋败。

你把奋斗的状态,
融作高原红,
镶嵌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!

版权所有:金年会·[金字招牌]诚信至上